世界瞬息万变,我们一直关注着你的关注
孚道资讯
(2017年第3期)
一、孚道动态..................................................................................... 1
二、法规政策..................................................................................... 3
三、劳资动态................................................................................... 18
四、宏观经济................................................................................... 21
五、财经要闻................................................................................... 28
六、热点关注................................................................................... 36
扫一扫关注孚道微信公众号:
孚道一直关注你!
Ø 孚道创始人之一、首任主任易小刚律师因病逝世,社会各界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2017年4月6日凌晨,孚道创始人之一、首任主任易小刚律师因病逝世。易小刚律师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于2017年4月20日上午在中山市殡仪馆举行,中山市司法局、中山市律师协会的多位领导、中山律师界众多同行、多个孚道客户代表和来自社会各界及全国各地的易小刚生前亲友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并致送了花圈。孚道执行主任许勇律师致悼词,中山市律师协会领导和三位易小刚律师生前亲友代表分别致词,表达了对易小刚律师的深切悼念和对其家属的深切慰问。
易小刚律师的逝世不仅是孚道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山律师界的重大损失。参加追悼会的各界代表瞻仰了易小刚律师的遗容,随后易小刚律师的遗体被火化。
Ø 孚道同仁深切缅怀易小刚律师
我们无法知道,2017年4月6日凌晨,我的拍档,我的挚友,我的兄弟,广东孚道律师事务所主任易小刚律师究竟与上天签订了什么契约? 42岁,一个男人花一样的年华,小刚就这么决绝地走了,就这么冷酷地转身离去,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抛弃了尘世、抛弃了我们。我们仍然无法相信这是事实。我恨,恨小刚的决绝,恨上天的不公,恨自己的无助!
往事依稀,1998年夏,小刚和我等一批俊男靓女分别从师范大学毕业,步入小榄中学,成为踌躇满志的高中教师。一张娃娃脸的他,数次被当成没按规定穿校服的中学生被学校保安挡在校门口。那是一段初出象牙塔的快乐时光,教书育人,随遇而安,而又不无追求。2002年春,小刚一次性通过了第一届司法考试,随后加入了广东广中律师事务所,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我随后也辞职转读了法律研究生,毕业后也加入了律师队伍。2010年春,小刚已经是事业有成的资深律师了,在小刚的带领下,我们共同创立了广东孚道律师事务所,同时小刚也在百忙之中完成了在职研究生课程,并于2011年获得了法律硕士学位。
经过七年的发展,孚道创立了有孚道特色的公司化经营模式,孚道律所和多名同仁也连续多年获得中山市行业最高荣誉——中山市优秀律师事务所和优秀律师,其中小刚个人三次被评为优秀律师。我们还联手购置并装修写字楼,筹划下个月乔迁,筹划下半年在深圳设立分所,筹划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孚道律师事务所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小刚对孚道的贡献永远都无法磨灭。
对合伙人,小刚永远都是顾全大局,兼容并包。还记得小刚第一次来找我讨论创立孚道的时候,我就说,合伙人一只脚踏进合作,另一只脚就踏进了分裂,如果我们不合伙,我们一定是一辈子的朋友。他淡淡地说,我们合伙,我们拆伙,但是我们也是一辈子的朋友。是的,他做到了,这就是他的胸怀。对同行,小刚永远都是那么谦逊和坦荡,即使受到不公的对待,他也一笑而过。对客户,小刚永远都是那么忠诚和敬业,即使离世当天仍然准备着去深圳开庭。对助手和同事,小刚永远都是那么呵护和支持,即使他已经很疲惫。是的,这就是小刚,孚道的小刚,我们的小刚。孚道律师事务所一定会继承小刚的遗志,携手并进,扬帆远航!
小刚曾经半开玩笑地跟我讨论过45岁退休,他的理想是退休后成为包租公,尽享天伦之乐。他还没来得及退休,他的包租公理想还没来得及实现,年仅5年级的双胞胎子女还没来得及长大,情投意合的妻子还没来得及与他白头偕老,老母亲还没来得及尽享塌前子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太多的来不及!
天妒英才应有恨,寸断肝肠情何堪!
长歌当哭,逝者逝矣!
小刚,一路走好,愿天国没有烦恼!
(许勇)
易律师驾鹤西去,年仅42岁,至今我也无法相信这一事实。易律师是我的师傅,做事一丝不苟,与人为善、大方无私,特别关心年轻律师的成长。易律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及无私的帮助,仍历历在目,现如今却永远地离开了,令人心痛。望易律师在天堂幸福、快乐!
(张继涛)
如果时光可以流转,相信你一定有许多话儿和家人与兄弟们交待。时光永是流逝,带去的是对你的思念,却带不去我们的伤痛。
曾经以为自己不接受你的离去,你一定还会回来。时空的距离,隔不开你对家人的依恋,隔不开你我兄弟的情谊。是否,终会有一日,你还会回来,毕竟,这个世界有你太多的牵挂。
你决绝的转身而去,走的如此匆忙,甚至没有来得及和家人与兄弟们道别,天堂一定有你心急的事情未完。只是,天堂不再忙碌,没有家人和兄弟们陪伴在身边的日子,你要慢些走,疲惫的时候,记得停下小憩片刻。
兄弟,另一个世界的你,当依然注视着家人与兄弟们,为他们祈福,护航。我也深深的希望另一个世界的你并不孤独,并不寒冷,因为,无数个深夜,有我们的祝愿。
兄弟,你我再也无法同看云卷云舒,漫漫黑夜,你匆匆离去,留给我们的是令人窒息的痛和无边的想念。天堂里,你肯定深深的想念我们,一如我们想念你。来生,我们还是好兄弟。
兄弟,今日你静静的离开,共干这杯酒,前方路寒,一路保重。
(黄锋)
当听到你离去的噩耗时,根本无法接受!我不断地追问,为何上天会忍心让你离我们而去?曾经的你,心胸坦荡、恭敬谦让、平易近人,既是我们的好同事,也是我们的好伙伴。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你的思念,但我们会深深地记住你陪我们走过的从前,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安好,我们会永远想念你的。
(崔琼心)
清明放假前,我们还一起选新办公室的地毯,您还调侃说,玲玲是美术老师,在地毯上画个花纹,叫她们回去按画的制作;前日,跟您介绍新助理时,还看您一直在忙碌的打电话!这些年,您兄长般的照顾,带领着我们一起前行,打造出团结、温暖、向上的孚道大家庭。你离去的那个早晨,有人来电问我时,我还很凶的说,易律师好着呢,能有什么事?此刻,我依然无法相信那个开朗、幽默、敬业、尽责的师傅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天妒英才,万分悲痛,愿您在天堂一切都好!
(何玲玲)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惊闻易小刚律师突然去世的消息,巨大的伤悲冲破了我看似坚强的外表,久违的眼泪忍不住的浸满了眼眶。
记得听到易律师去世的消息的时候,当时自己前一秒还拿着一份判决书挥斥方遒,后一秒听到了这个消息时,就整个人被定住,久久的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来不及去探寻他太多的去世细节,脑海里的回忆便汹涌而来,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谆谆教导、他的忙碌身影久久的、久久的在脑海、在耳边、在心间挥之不去,工作日早上他都是来办公室最早的人,有他在的时候,我们仿佛就有主心骨一样,碰到问题的时候不慌不忙,自己解决不了习惯性的想到和他讨论,但现在脚步向易律师办公室走的时候,才发现一向忙碌的易律师办公室他的主人已经不在了;中午在忙碌一上午之后,同事们各自从家里带了居家菜,想叫易律师一起品尝时,叫唤声到了嘴角,才倏然的想起那个经常,请我们吃午饭的易律师已经离开了我们;下午下班的时间,我们也听不到那个带着期待和愉快的笑脸,跟我们打招呼一一道别去接小孩的好父亲易律师了。他,我们敬爱的易律师,真的已经离开了我们!
2010年,易小刚律师作为创始之一,创办了现在广东孚道律师事务所,在从创所开始,一直担任着我们律所的主任合伙人。在他担任主任合伙人期间,易小刚律师凭其出色的才干,优秀的品质,卓越的业绩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律所上下全体员工的高度赞美。他为人正直善良,工作任劳任怨,对同事如家人般温暖,对工作如法律般严谨,专业勤勉,高风亮节,魅力独具,是我们律所全体员工的楷模。我们律所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易小刚律师的汗水和心血。
然而晴天霹雳,天妒英才。不敢相信,不能不信,这庄严的告别会场,低垂的松枝,凋零的白花,亲友们悲伤的眼泪,大堂里低沉的音乐,告诉我们:易小刚律师跟我们永别了。
易律师,我们的好师长,好朋友,一路走好!(鞠躬)
(李衢飞)
师傅,至今仍无法接受你已不在的事实,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你的包容、体谅、勤勉尽责…徒弟会铭记你教的点点滴滴,永远怀念!
(何胜兰)
人生无常,天妒英才,悲痛不已!弟子不才,学师未满,师恩如海,何以为报!?谨记谆谆教诲,勿忘初衷!易律师,一路走好,我们会永远想念您的。
(黎璇)
一开始面试的时候觉得您有点严肃,工作之后听到您与别的同事对话,觉得您很亲切平易近人。感谢您给我工作的机会,还没好好地感谢您,可惜天妒英才,您就离开了人间。您就像一颗流星,绚烂而短暂,愿您在天堂里快乐如初!
(陈钰)
Ø 市律协规章制度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孚道合伙人许勇律师作为委员会主任主持会议,张继涛律师等委员参加了会议
为加强行业规范建设,进一步完善律师行业规范体系,今年,市律协新增设立规章制度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孚道合伙人许勇律师担任。3月3日下午,市律协规章委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由规章委主任许勇主持,张爱文会长、程禹斌监事长和张继涛等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许勇主任介绍了市律协新增设立规章委的初衷,详细说明了其工作特点,并提出制定委员会通则,审核、修订各委员会工作规则,全面修订律协年度评优规则等3项工作计划。
随后,与会成员结合2017年规章委的工作计划,纷纷发表观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全体委员一致同意本年度工作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两点内容,一是整合和修订实习律师考核规则;二是制定行业投诉处理制度。许勇主任对会议讨论确定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进行了布署,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并就本阶段的各项工作提出要求。
Ø 孚道合伙人许勇律师参加中山律协维权和投诉“两个中心”揭牌仪式暨工作座谈会
3月28日下午,中山市律师协会挂牌成立“维护律师执业权利中心”和“投诉受理查处中心”,并举行“两个中心”揭牌仪式暨工作座谈会,孚道许勇律师作为市律协理事出席了揭牌仪式和会议。
市律协“两个中心”的挂牌成立,得到了市司法局党组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小冰,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王鲁宾特别出席了揭牌仪式。市律协会长张爱文、吴让炜、卢宏盛,监事长程禹斌,秘书长周琬珉,理事陈旭成、成冬红、黄昌盛、罗春宝、廖旭东、孙涛、王金府、许勇、张宁、张强,监事罗金良、陈冠荣,局公律科副主任科员邓敬文以及市律协执业权利保障委、纪律委的委员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活动。
赵小冰局长对“两个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切实发挥好“两个中心”的作用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建立“两个中心”的重要意义。“两个中心”的成立对于更好地履行律师协会法定职责,维护律师执业权利,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促进律师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保障权利,为广大律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要畅通律师维权申请受理渠道和平台,建立完善快速救济工作机制、协同联动机制,坚持个案维权与制度维权并重,深入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律师协会作为律师的“娘家”,对侵害律师执业权利的行为要义不容辞站出来“举旗”、“发声”。三是守住底线,切实规范律师执业行为。要把规范律师执业挺在前面,“严”字当头加强律师执业管理,维护好行业公信力。针对少数律师存在执业不规范、不诚信,极个别律师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问题,通过面向社会的快速、有效受理投诉平台,对不守法诚信执业和敢于穿越“底线”的律师,勇于自律,敢于亮剑,进一步加强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管理。四是加强领导,着力打造维权和惩戒工作品牌。协会“两个中心”要主动加强与市司法局的沟通,自觉接受市司法局的监督指导,不断增强维权和惩戒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确保维权和惩戒工作一体推进、一体落实。
Ø 市律协规章制度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3月24日下午,市律协召开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主任助理培训工作会议。市司法局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王鲁宾和市律协全体理事、监事和各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主任助理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孚道许勇作为市律协理事和规章制度委员会主任参加了会议。
Ø 2017年3月1日起有以下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开始或将开始实施
文件名称 |
发布单位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的公告 |
国家税务总局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特别纳税调查调整及相互协商程序管理办法》的公告 |
国家税务总局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补充规定 |
最高人民法院 |
关于印发《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财政部 |
国土资源部 |
|
财政部 |
|
国务院 |
Ø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完善多元处理机制的意见
【颁布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等
【发文字号】人社部发〔2017〕26号
【颁布时间】2017-3-21
人社部发〔2017〕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综治办、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厅(局)、财政厅(局)、总工会、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综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司法局、财务局、工会、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是劳动人事关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矛盾处于凸显期和多发期,劳动人事争议案件逐年增多。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依法有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劳动人事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现就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完善多元处理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新要求,探索新时期预防化解劳动人事关系矛盾纠纷的规律,不断提高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健全中国特色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切实维护劳动人事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协调联动、多方参与。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下,积极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作用,鼓励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合力化解劳动人事关系矛盾纠纷。
2.坚持源头治理、注重调解。贯彻“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协商、调解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3.坚持依法处理、维护公平。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和仲裁准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坚持服务为先、高效便捷。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质效为目标,把服务理念贯穿争议处理全过程,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
5.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加强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解决机制逐步完善,调解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仲裁制度优势显著增强,司法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相互协调、有序衔接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格局更加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高。
二、健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协商解决机制
(四)指导用人单位加强劳动人事争议源头预防。加大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推动用人单位全面实行劳动合同或者聘用合同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保障职工对用人单位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指导企业与职工建立多种方式的对话沟通机制,完善劳动争议预警机制,特别是在分流安置职工等涉及劳动关系重大调整时,广泛听取职工意见,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聘任制公务员和军队文职人员管理特点的单位内部人事争议预防机制。切实发挥企业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在预防化解劳动人事争议方面的作用。推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建议书、司法建议书制度,促进用人单位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五)引导支持用人单位与职工通过协商解决劳动人事争议。推动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解决机制,鼓励和引导争议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协商解决纠纷。指导用人单位完善协商规则,建立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加大工会参与协商力度。鼓励社会组织和专家接受当事人申请或委托,为其解决纠纷予以协调、提供帮助。探索开展协商咨询服务工作,督促履行和解协议。
三、完善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
(六)建立健全多层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网络。推进县(市、区)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调解组织建设。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设置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窗口,由当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调解组织负责其日常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指导推动建立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重点在争议多发的制造、餐饮、建筑、商贸服务以及民营高科技等行业和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区域建立调解组织。加强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调解组织建设,重点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建立由人事部门代表、职工代表、工会代表、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调解组织。加强专业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逐步实现程序衔接、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同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调解劳动争议方面的作用,在劳动争议多发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可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及时受理并调解劳动争议。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推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建立专业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名册制度,加强工作情况通报和人员培训。
(七)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调解组织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调解员行为。建立健全调解受理登记、调解处理、告知引导、回访反馈、档案管理、统计报告、工作考评等制度。建立健全集体劳动争议应急调解机制,发生集体劳动争议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及时介入,第一时间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当事人进入仲裁程序。
(八)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引导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主动选择、自愿接受调解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法学专家、律师以及退休的法官、检察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有条件的可设立调解工作室。发挥社区工作者、平安志愿者、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保障监察网格管理员预防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的作用。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
四、创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制
(九)完善仲裁办案制度。建立仲裁办案基本制度目录清单,指导各地完善仲裁制度体系。创新仲裁调解制度,可在仲裁院设立调解庭开展调解工作。依法细化终局裁决规定,提高终局裁决比例。建立健全证据制度,制定体现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特点的仲裁证据规则。建立仲裁委员会仲裁办案监督制度,提高仲裁办案纠错能力。推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三方仲裁员组庭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制度。实行“阳光仲裁”,逐步实行仲裁裁决书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推进法律援助参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在案件多发高发地区的仲裁机构设立法律援助窗口,依法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工伤职工等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十)简化优化仲裁具体办案程序。实施案件分类处理,简化优化立案、庭审、调解、送达等具体程序,提高仲裁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规范简易仲裁程序,灵活快捷处理小额简单争议案件。建立健全集体劳动争议快速仲裁特别程序,通过先行调解、优先受理、经与被申请人协商同意缩短或取消答辩期、就近就地开庭等方式,实现快调、快审、快结。深化仲裁庭审方式改革,推广以加强案前引导、优化庭审程序、简化裁决文书为核心内容的要素式办案,提高案件裁决效率。推进派驻仲裁庭、巡回仲裁庭和流动仲裁庭建设,为当事人提供便捷服务。
(十一)加强仲裁办案管理和指导。建立仲裁案件管理标准体系,制定办案程序公正评价标准、办案质量效率评价标准和办案人员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建立仲裁办案指导制度,统一仲裁办案适用标准,重点加强对新兴行业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等重大疑难案件处理工作的指导。加强案例指导,综合运用案例汇编、案例研讨会、庭审观摩等方式,发挥典型案例在统一处理标准、规范自由裁量权等方面的作用。统一仲裁文书格式。建立区域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交流协作机制。
五、完善调解、仲裁、诉讼衔接机制
(十二)加强调解与仲裁的衔接。调解组织对调解不成的争议案件,要及时引导当事人进入仲裁程序;定期向仲裁机构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有关问题;邀请仲裁机构参与调处重大疑难争议案件。仲裁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建立仲裁员定点联系调解组织制度,落实调解建议书、委托调解、调解协议仲裁审查确认等制度,开展调解员业务培训。在争议案件多发高发地区,仲裁机构可在调解组织设立派驻仲裁庭。
(十三)加强调解与诉讼的衔接。调解组织要主动接受人民法院的指导,协助人民法院调处劳动人事争议。健全劳动人事争议特邀调解制度,吸纳符合条件的调解组织或调解员成为特邀调解组织或特邀调解员,接受人民法院委派或委托开展调解工作。鼓励和支持调解组织在诉讼服务中心等部门设立调解工作室。依法落实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
(十四)加强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建立仲裁与诉讼有效衔接的新规则、新制度,实现裁审衔接机制长效化、受理范围一致化、审理标准统一化。各级仲裁机构和同级人民法院要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定期联席会议、案件信息交流、联合业务培训等制度。有条件的地区,人民法院可在仲裁机构设立派驻法庭。
六、强化基础保障机制
(十五)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调解组织要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职调解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调剂事业编制等方式,拓展调解员来源渠道。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调解员,鼓励企业人力资源、法务、工会部门工作人员参与调解工作。仲裁机构要及时充实专职仲裁员队伍,并配备相应的仲裁办案辅助人员;注重从工会、企业代表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中聘用兼职仲裁员,积极吸纳律师、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仲裁员。持续开展调解员仲裁员分级分类培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探索远程在线培训、建立集中实训基地等培训新模式,培训重心向基层倾斜。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仲裁员激励约束和职业保障机制,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推进行风建设。培育和弘扬调解仲裁文化,大力宣传先进调解仲裁机构和优秀调解员仲裁员。
(十六)加快推进调解仲裁工作信息化建设。树立“互联网+”理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依托金保二期工程,建立调解仲裁办案信息系统、人员信息系统、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内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调解仲裁信息与综治、人民法院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在线服务平台,整合调解、仲裁和诉讼资源,逐步开展在线调解、在线仲裁、电子送达等,实现线上、线下服务对接,提供“一站式”争议处理服务。
(十七)依法保障调解仲裁经费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将仲裁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为开展仲裁活动提供支撑。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要加强购买服务资金的预算管理。
(十八)改善调解仲裁服务条件。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要求,不断改善调解仲裁服务条件。加强调解组织基础建设,确保调解有基本工作场所、有基本工作设施。加强仲裁机构标准化建设。仲裁员、记录人员在仲裁活动中应着正装,佩戴仲裁胸徽。
七、加强组织领导
(十九)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工作格局。积极推动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抓实抓好。综治组织要做好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评、推动等工作,进一步把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作为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发挥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主导作用,承担牵头职责,制定完善规章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人民法院要发挥司法在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诉讼与调解、仲裁的有机衔接,依法及时有效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方法技巧培训,组织推动律师做好法律援助和社会化调解工作。工会、企业代表组织要发挥代表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依法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内部争议解决机制,教育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形势研判、信息沟通、联合会商、协调配合制度,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互动有力、运转高效的联动机制。要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优势,有效整合工作资源,优化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
(二十)强化责任落实,营造良好环境。各地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不断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要求,并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现代传媒,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Ø 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通知
【颁布单位】财政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字号】财税[2017]20号
【颁布时间】2017-3-15
财税[2017]20号
中央党校、中直管理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高法院、高检院,共青团中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
为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一、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项目见附件),将商标注册收费标准降低50%。
二、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到财政部门办理财政票据缴销手续。以前年度欠缴的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足额征收,并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全额上缴国库。
三、取消、停征或减免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后,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管理职能所需相关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不得影响依法履行职责。其中,行政单位和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有关经费支出,纳入相关单位预算予以保障;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有关经费支出,通过安排其上级主管部门项目支出的方式予以解决。中央财政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妥善解决财政困难地区的经费保障问题。
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对本地区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并于2017年4月30日前,将清理规范情况报送财政部。对确需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实施目录清单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不得擅自改变征收范围、征收标准或另行加收任何费用。
五、各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发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六、各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对须取消、停征或减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应当按照《预算法》、《价格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处理。
七、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取消或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3月15日
附件:
取消或停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共41项)
一、取消或停征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共35项)
(一)取消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共12项)
发展改革部门
1.非刑事案件财物价格鉴定费
公安部门
2.口岸以外边防检查监护费
3.机动车抵押登记费
环境保护部门
4.核安全技术审评费
5.环境监测服务费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6.白蚁防治费
7.房屋转让手续费
农业部门
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费
质检部门
9.设备监理单位资格评审费
测绘地信部门
10.测绘仪器检测收费(不含按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的自愿委托检测费)
11.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不含按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的自愿委托检验费)
宗教部门
12.清真食品认证费
(二)停征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共23项)
国土资源部门
1.地质成果资料费
环境保护部门
2.城市放射性废物送贮费
3.登记费。包括:进口废物环境保护审查登记费,化学品进口登记费
交通运输部门
4.船舶登记费
5.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检验费(中国籍非入级船舶法定检验费)
卫生计生部门
6.卫生检测费
7.委托性卫生防疫服务费
水利部门
8.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9.河道采砂管理费(含长江河道砂石资源费)
农业部门
10.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收费
11.农药、兽药注册登记费。包括:农药登记费,进口兽药注册登记审批、发证收费
12.检验检测费。包括:新饲料、进口饲料添加剂质量复核检验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委托检验费,新兽药、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复核检验费,进出口兽药检验费,兽药委托检验费,农作物委托检验费,农机产品测试检验费,农业转基因生物检测费,渔业船舶和船用产品检验费
质检部门
13.出入境检验检疫费
14.产品质量监督检验费(含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费,不含按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的自愿委托检验费)
15.计量收费(即行政审批和强制检定收费。非强制检定收费不得列入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强制企业接受服务并收费)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16.认证费。包括: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费
17.检验费。包括:药品检验费,医疗器械产品检验费
18.麻醉、精神药品进出口许可证费
19.药品保护费。包括:药品行政保护费,中药品种保护费
新闻出版广电部门
2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费
民航部门
21.民用航空器国籍、权利登记费
林业部门
22.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收费
测绘地信部门
23.测绘成果成图资料收费
二、取消或停征的涉及个人等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共6项)
(一)取消的涉及个人等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共4项)
卫生计生部门
1.预防性体检费
体育部门
2.兴奋剂检测费
中直管理局
3.机要交通文件(物件)传递费
相关部门和单位
4.培训费。包括: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培训费,国家法官学院培训费,中央团校培训费,中央党校培训费
(二)停征的涉及个人等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共2项)
民政部门
1.登记费。包括:婚姻登记费,收养登记费
相关部门和单位
2.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收费。包括:检索费,复制费(含案卷材料复制费),邮寄费。
Ø 中国实现就业目标底气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今年这些就业目标任务如何实现?谁来落实?日前,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正式印发,其中就业相关部分,参与部门阵容庞大,在人社部牵头下,有10多个部门需按职责分工负责。对此,专家指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促就业已开始进入密集落实期,今年中国实现全年就业目标底气十足。
送给毕业生“大红包”
随着今年就业季的来临,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如火如荼地展开。日前,人社部启动为期2个月的城市联动招聘活动。据初步统计,已有140家省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报名参加,联合网络招聘大会预计有10万家以上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不少于130万个岗位信息。
同时,各地针对毕业生也不断送出“就业红包”。面对24.9万的高校毕业生,从4月起西安市将开展“创业沙龙进校园”等活动,并组织重点企业赴校园组团招聘。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于3月9日至4月28日举办,将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天津实施能力提升、创业引领、校园精准服务、就业帮扶、权益保护等五项行动。河南省启用“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招聘服务平台”智能匹配系统。
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怎样促进如此大规模毕业生就业?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指出,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首先是抓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引导、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地区去,到中小企业去;其次,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抓落实政策再发力
包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内,近期,抓落实正成为就业工作主基调。人社部日前印发通知推动“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贯彻实施,此外,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进一步做好2017年就业重点工作,提出完善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等10大重点工作。
与此同时,各地也紧跟发力:江苏等多个省份根据人社部关于做好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结合本省实际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安徽省近日发布通知推动实施2017年就业等33项民生工程;《四川省就业创业促进条例(草案)》日前提请审议等。
“事实上,在今年就业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以后,促进就业就已进入密集落实期。这从日前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及相关强调落实政策文件的出台可见一斑。今年在抓落实方面针对性很强,鉴于创新创业拉动就业作用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重要措施。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也突出落实。接下来,还会有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文件出台,政策将会更到位,促就业成效也会进一步显现。”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总量压力仍旧不小
在持续促进就业的过程中,对今年就业形势还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尹蔚民指出,今年的就业形势仍然错综复杂,总量压力依然很大,今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795万人,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此外,还有化解过剩产能需要安置的几十万转岗职工,300多万农村新转移劳动力。同时,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面对这些挑战,要实现今年就业目标,底气何在?张丽宾表示,尽管有困难,但支撑中国实现就业目标的有利条件仍不少。除了上述提到的一系列积极就业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当前,新业态、新动能的加快形成为拉动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而中国服务业发展前景仍很乐观。此外,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的稳定增长也是重要支撑,现在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规模比以前更大。
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增速换挡的同时,就业始终能保持总体稳定。2012—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7.9%、7.8%、7.3%、6.9%、6.7%,城镇新增就业则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0%—4.1%的区间,而今年中国经济仍将能实现6.5%左右的增速。
Ø 职工福利:广东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记者日前从省人社厅获悉,3月1—2日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已完成3例来自海南省的医保参保人出院直接联网结算,标志着广东省跨省异地就医系统与国家跨省异地就医平台成功对接,实现跨省医保结算服务。
广州五家医院试点跨省就医即时结算
3月1日晚7时50分左右,海南省医保参保人、70岁患者陈女士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通过国家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完成了住院医保医疗费用即时结算。这是去年底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上线运行后,广东省第一例通过该平台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案例。
广东流动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像陈女士这样退休后跟随子女长期居住在广州的外省人员也不在少数。按照以前做法,广东省外异地医保无法在广州的医院直接结算,陈女士需要先垫付医疗费用,等出院后将相关住院资料及证明带回海南报销。“现在可以直接结算,再也不用拿着一堆材料两边跑了”,陈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
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21日广东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已经正式上线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先以广州市为试点,外省在穗长期安置的参保病人可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家医院实现直接结算。
今年底前全省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推进。省委书记胡春华近日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广东加快推动与外省实现异地结算,已建成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目前已通过国家平台实现与海南,新疆等省实时联网结算,与四川、安徽、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的联网已通过国家人社部组织的测试,将于近期开通,并逐步实现连接全国各省实时结算。
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广东省已有354家医疗机构上线省内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提供在线实时结算服务,累计联网结算金额超100亿元,结算超40万人次,受到全省参保群众的普遍欢迎。
多措并举推动医保改革惠民生
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还介绍,今年广东省将把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进一步扩大用药保障范围,提高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医保城乡一体化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层次多元、公平和谐、惠民高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挥医保对医疗、医药改革的撬动作用,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Ø “货币+宏观审慎”双支柱政策日渐清晰
在去杠杆、防风险背景下,央行通过建立一系列金融调控工具,完善利率调控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意图非常清晰。央行创设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在补充流动性及构建利率走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场流动性主要由央行主导提供的状况下、在市场利率较高的局面下顺势而为,适当抬升政策利率以修复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利差,逐步明确利率的长短走廊,加强政策利率的信号作用、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有效引导作用。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会上表示,货币政策对于结构性改革并非毫无作用。理论上说,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调节总需求,不是结构性政策,但货币当局也可以创造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进入一些战略性和薄弱性产业。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17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的演讲中提出,央行在探索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寻求两者间的协调配合。运用审慎政策工具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从整体上维护金融稳定。
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包括创设临时流动性操作便利,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对资金投放回笼调节控制,通过不同工具的搭配使用,总体上保证了对市场供给流动性的合理适度,继续推进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增强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在稳健中性基调下,3月20日之前,央行已连续17个工作日在公开市场上净回笼资金,逆回购操作量不断收缩,同时还上调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至2.45%。从一季度整体操作情况来看,央行操作也更中性,截至3月23日,资金维持净回笼态势,而去年同期为净投放。对有市场人士认为这已构成了加息的说法,央行回应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反映了近期国内外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因素的变化,并非加息。
政策利率上调会引起其他市场利率变化。一般将回购利率及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作为政策利率。大家看到,从去年下半年起,央行就多次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逆回购与中期借贷便利资金期限拉长,逆回购、临时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操作利率上行。
可见,近期一系列操作就是央行在进一步通过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走势,而政策利率已能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较好地传导,只是对信贷市场的传导较弱。因此,接下来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过,由于大量融资还需要从银行系统发放,对信贷市场的利率传导会如何还需观察。
自去年第二季度起,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开始逐渐缓解,经济呈现短期企稳复苏,而在内部金融风险和外部汇率压力下,货币政策目标从“稳增长”逐渐向“去杠杆、防风险”转变,货币政策工具呈现出“量价分离、锁短放长”之意。与此同时,长短期利率走廊也不断明确和完善。今年,央行继续在抑制资产泡沫、金融去杠杆及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之间争取平衡,而货币政策的变化也可总结为两大特征:一是量价分离,控制货币闸门;二是利率走廊的短期显性曲线和长期隐形曲线日益明确。
在数量调控方面,包括M2货币供应量增长都在下调。而另一方面,价格调控开始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操作特点为“锁短放长”并以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央行去年8月、9月先后重启14天和28天逆回购,相关操作频率不断加大,长期限资金投放量占比显著上升。同时,在去年8月以来的MLF续作中,央行均以6月期、1年期的长期限投放替换此前3月期、6月期短期限流动性回收。“锁短放长”的操作结果,就是抬升了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综合资金成本。去年逆回购加权平均成本从此前的2.25%上升至年末的2.34%,MLF加权平均成本从年中的2.84%升至2.93%,两者综合成本从2.3%升至2.44%。而从今年起,央行先后上调1年期MLF、各期限逆回购以及隔夜SLF(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公开市场利率和SLF操作利率上调,标志着中短期政策利率曲线整体抬升,体现出央行抬升价格以应对信贷非标高增速、经济增长和通胀回升的政策意图。央行在《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适当延长央行资金投放期限,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负债稳定性”,表明央行将继续挤压高杠杆和“以短搏长”模式的套利空间,以降低资金市场波动性,防范系统性风险。
分析上述信息,在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央行通过建立一系列的金融调控工具,完善利率调控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意图非常清晰。
早在2015年10月利率和准备金率“双降”时,央行就明确了新的政策利率体系,政策利率由传统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转为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短端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及超额准备金利率引导,而中端利率则用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抵押补充贷款引导利率。
从目前的情况看,央行创设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在补充流动性及构建利率走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当未来的政策利率已浮出了水面,短期普遍以央行7天逆回购及7天SHIBOR为主,中长期以3个月至1年的MLF利率,以及3至5年的PSL(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为主。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仍处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贷款基准利率与政策利率并行。在存贷款基准利率没有完全退出前,政策利率将不可避免影响市场。央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待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受到更严格的监管,金融创新给传统金融机构的冲击远超大多数人预期。
综合来看,在国内外环境制约下,现阶段央行货币政策呈现出“量价分离”和“长短走廊”两大核心特征。而在去杠杆逐渐成为现阶段货币政策核心目标之一的背景下,央行需继续加强政策利率的信号作用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才能顺利平稳实现去杠杆的政策目标,因此需“控利差”,控制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之差。在市场流动性主要由央行主导提供的状况下,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间利差过大会导致套利行为不止,也削弱了政策利率的信号作用。这也成为今年以来央行先后上调政策利率的原因之一,即在市场利率较高的局面下顺势而为,适当抬升政策利率以修复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的利差,缩小套利空间以抑制机构加杠杆行为。“控利差”还意味着央行需逐步明确利率的“长短走廊”,加强政策利率的信号作用、政策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有效引导作用,最终将市场长短期利差保持在合理水平。
Ø 2017中国经济迎春更要避风 预计一季度GDP增长6.8%
面对一季度经济如何开局,中国社科院给出了乐观的预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报告认为,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企稳回升的态势,预计GDP增长6.8%。
预期来自于多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回温。今年前两个月工业生产增速回升至5个月高点,而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全面回升,也带动整体投资增速超预期回升至8.9%。连同此前发布的外贸、信贷和物价数据,目前披露的宏观数据都指向经济好转。
去年,张高丽副总理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判断是“2016年攻坚克难,可能2017年就海阔天空”。事实上,去年中国经济步入周期性复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长达54个月的PPI通缩周期的结束以及名义GDP增速的回升。另外,在去产能尤其是在钢铁和煤炭行业和经济再平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016年前三个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创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
一季度去产能的甜头在过剩行业尤为明显。今年前两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大涨四成;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大涨三成。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因为去产能带来的价格上涨和补库存周期带来的产量提升,预计短期内利润仍会继续改善。
不过,乐观之余一个事实不能忽视,这轮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升得益于基建猛增,而基建拉升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2月财政收入大增,以及PPP集中落地的增量效应。
虽然从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发力基建的冲动,但“钱从哪来”一直是并将持续是一个重要疑虑。当时各地普遍调低2017年财政收入预期,可调入结转资金进一步减少,以及中央再度重申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等,今年基建发力的力度未必一直符合市场预期。
这又回到了中国经济不能只依靠财政刺激的老话题。财政政策并不能解决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大规模的财政刺激甚至可能掩盖中国经济的问题,导致眼下正处于攻坚阶段关键领域的改革错失窗口期。
和不能过度依赖财政刺激一样,货币政策同样不是万金油。进入今年3月以来,央行行长周小川两提“资产泡沫”,预警需要在宽松政策同经济复苏之间做出取舍。在两会上,他甚至用了“非常有害”来形容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上升、资产价格泡沫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也表示,如果浪费掉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买来的改革时间,那么政策空间会越来越小,因此推动结构性改革仍在争分夺秒。十九大后能否在国企改革、土地改革、财税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以及未来全球化趋势如何演变,中美贸易关系能否在今年4月中美领导人首度会面后进一步改善,都是影响中长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Ø 专家:房地产投资走弱成共识 中国经济复苏面临持续性考验
中国经济在2017年取得了一个“开门红”,各项经济数据似乎都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态势。从PPI这些与实体经济密切联系的经济指标来看,此轮经济复苏强度已经超过了过去5年历次经济的上行周期。
但在经济看似强劲的表现之下,带动此轮经济复苏的地产投资和补库存周期这两个引擎已经显露出了疲态。再加之困扰中国的消费不足、产能过剩等长期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今年经济增长大概率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经济增长的短期拐点已经不远。相应的,今年的大类资产表现会与去年迥异。
投资引擎后继乏力
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投资仍然是国内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火车头”,但其增长动能已经减缓。
基建投资、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是中国投资的三大主体。今年前两月,这三大块中仅基建投资相比去年四季度加速。而如果考虑到最近几个月PPI的大幅上涨,投资的真实增速可能已经下滑至接近零增长的水平,仍处在近年来的低位。投资到位资金增速的滑坡更让人担忧,1-2月投资到位资金同比下降8%,比同期投资名义增速低了约15个百分点。从投资到位资金这个数据来看,当前投资的资金瓶颈处在近十年来最紧的时候。
地产投资使得2016年的投资加速,是经济回升的最主要动力。在地产去库存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带动下,地产销量、房价和投资在去年都明显改善,并带动了上游原材料,以及下游家装家电等行业的景气。但为了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地产调控政策已经大幅收紧,在严重打压一二线城市地产市场景气的同时,也在向三四线城市外溢。再考虑到在“中性”货币政策的基调下,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都大幅增加,地产投资在今年的前景不乐观,投资将会趋势性下滑。
而地产投资走弱后留下的空缺很难由其他投资来补上。基建投资是地产投资外的另一个重要投资引擎。2016年,基建投资增长已明显放缓。进入2017年,无论是从对冲地产下行带给经济的压力,还是从维持合理基建增长的角度来看,基建投资增长都有加快的必要。
不过,基建投资的回报率有限,容易推升投资主体的债务水平。因此,在去杠杆的政策导向下,基建投资的融资会面临阻力。事实也的确如此。去年正是因为融资瓶颈收紧,基建增速才明显放缓至近些年来的低位。进入今年,基建投资的资金面又再度大幅恶化。因此,尽管基建投资增速在今年前两个月明显加快,成为投资保持稳定的关键因素,但其前景并不乐观。
制造业投资是我国投资又一个的大头,约占总投资的约1/3。制造业投资增速在2016触底回升,令市场中浮现制造业长周期复苏的遐想。不过需要注意到,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仍然处在历史低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再结合去产能的政策导向,很难相信制造业投资增速能就此持续走高。
因此,从地产、基建和制造业这三大投资各自的状况来看,今年投资前景并不乐观。而如果资金到位的情况不能很快得到显著改善,今年投资的走弱还将快于市场预期。
补库存周期接近尾声
补库存是2016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PPI同比在去年9月重返正值之后,随之快速走高。面对价格的快速上涨,企业普遍增加了原材料库存,以规避价格进一步上升带来的风险。PMI中的原材料分项指数在最近几个月明显上扬,印证了补库存行为的存在。
不过,此番PPI的升势已经接近高点,它所带动的补库存周期也已接近尾声。一般来说,PPI上升意味着全社会需求改善。但如果看我国钢铁、焦炭等主要工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会发现它们目前均处多年的低位,与大幅上涨的PPI形成鲜明反差。这是因为近期的PPI上涨并非完全是因为需求拉动,而有很强行政色彩在内。在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许多工业品产量无法对需求变化做灵活反应,形成了供给瓶颈,因而推高了上游产品的价格。
但这种人造的价格上涨有其代价。去年,上游的采矿业利润大幅好转。但同时,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却明显受损。在经济总需求仍然不强的背景下,上游价格上涨已经变成了零和博弈。由此可见,PPI的冲高已经增加了中下游行业成本,给经济运行增加了阻力。相应的,这种PPI快速攀升的势头将难以持续。进入2017年,PPI的环比涨幅已经收窄。预计在未来几个月PPI的同比涨幅也会触顶回落。
由于PPI的涨势难以持续,它所带来的补库存周期也难以持续很长时间。最近,PMI中的产成品库存指数显著上升,表明企业库存积压的情况已经明显抬头。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产成品库存上升往往意味着补库存周期临近尾声——产品都不好卖了,厂商自然不会再囤积原材料。随着补库存周期走近终点,库存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将从正面转为负面。
似是而非的新周期故事
对于房地产投资走弱和补库存临近终点的判断,各方有着相当高的共识。当前市场上的关键分歧在于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到了长周期的底部,并将迎来长期复苏。
有人相信PPI的上升是过剩产能出清所致,并注意到了中国制造业投资在减速了数年之后终于开始加快。此外,美国经济在最近两个季度也明显走强,并引发了美联储的又一次加息。乐观者就此相信全球经济已经逐步走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将迎来了长期复苏。而中国经济会像2003年走出通缩后一样,进入新周期。
但长期复苏的新周期故事终归只是乐观者的一厢情愿,既缺乏证据的支撑,更不会变成现实。要判断国内是否已经产能出清其实很简单,看看产能和产量的数据就行了。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中国粗钢产能大概为12亿吨,产量约为8亿吨。也就是说,摆在明面上的过剩产能就达4亿吨。而根据工信部的披露,去年实际淘汰粗钢产能不过6千5百万吨,比我国过剩产能的规模小了一个数量级。显然,去年的去产能政策并未化解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目前仍处历史低位的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数据也表明过剩产能的出清并未发生。考虑到产能过剩问题并未得到有效化解,很难相信制造业投资会就此进入新的扩张长周期。
再来看国际环境。的确,在美国的引领下,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形势在最近两个季度明显改善。美国的制造业PMI已经重回后危机时代的高点,其就业看上去也较为强劲。相应的,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也有改善。不过需要注意,美国此轮的经济复苏是通过走美国的“老路”来实现的——资产价格上升带动消费支出扩张。美国一直在讲的“重回制造业”的转型并未发生。而美国当前资产价格上升的最重要动因是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美联储通过加息等手段退出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态势之后,美国的经济复苏动能将会明显衰减。
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诺要通过刺激基建、减税等手段让美国重新强大。但特朗普的政策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并会带来美国财政赤字的快速膨胀和政府债务的加速上升。因此,就算特朗普的这些政策真能通过国会,其持续性也不会太强,就更谈不上要让美国走向长期的繁荣了。
所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困扰经济增长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都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不会因为短期刺激而就奇迹般的进入长期复苏的新周期。
大类资产的运行将迎来逆转
随着短期经济复苏力量的逐步减弱,今年国内大类资产运行预计会逆转去年的态势。在2016年,中国经济复苏让那些与经济增长高相关性的资产类别表现良好。其中,商品期货成了最大的赢家。但随着经济增长在2017年的重新回落,长周期复苏的预期将会落空。相应的,今年与经济增长相关度不高的资产——如股票——将会迎来转机。前段时间因为经济复苏和货币收紧而走弱的债券市场将得到喘息的机会。房产市场尽管持续受到政策的压力,其长期前景仍然看好。
Ø 外部冲击减弱 人民币下行压力显著释放
3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144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下近一个月以来新高。在汇率表现日益成为衡量金融风险重要指标的背景下,这一变化无疑传递出了更加积极的信号。
专家指出,过去两年中,受中国经济转型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低迷,但随着外部冲击不断释放、中国货币政策稳健基调得到新的体现、国内经济企稳走强态势更加明朗等要素影响,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概率也大幅降低。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支付、结算、储备等需求亦将为人民币保持坚挺注入新能量。
外部冲击有所减弱
一艘航行于海上的巨轮,其航行速度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动力和结构,亦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影响。以短期视角观之,后者影响常常更大。人民币近两年显现出的汇率风险即是如此。
日前,太和智库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受境内外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与波动率双双回落,人民币指数反弹,因此预计2017年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将有所下降,并获得一定支撑。该报告认为,从内部因素看,中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明显缓解,银行结售汇逆差收窄,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下降;从外部看,随着国际市场对“特朗普行情”的热情逐步消退以及美国政府对强势美元的担忧,美元指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人民币贬值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张焕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两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相对较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联储加息预期带来的持续外部冲击造成。
“一方面,目前美联储加息进程和幅度已经趋于明朗,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冲击有所减弱;另一方面,历经汇率起伏后,很多外汇交易者和用汇企业也都能更加理性地看待美联储加息这一事件本身。可以说,目前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得以显著释放。尽管人民币汇率未来短期还会有波动,但中长期走强的态势将更加明显。”张焕波说。
政策稳健预期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策层面为人民币坚挺带来的利好亦不容忽视。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基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与外汇市场监管措施,同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灵活体现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特征。在开放政策方面,中国政府也明确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在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享受《中国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让中国市场更加透明、规范、有吸引力。
“如今,中国的货币政策和外汇管理措施集中体现出避免本外币资金‘脱实向虚’的意图,这不仅有助于抑制相应的局部金融风险,而且就汇率市场来看也进一步稳定了人民币预期。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低迷的背景下坚持做好新一轮对外开放,努力为外资来华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这同样能促使人民币走强,进而化解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张焕波说。
惠誉首席经济学家布莱恩·柯尔顿表示,虽然中国官方外汇储备有一定减少,但规模依然十分庞大。在此背景下,尽管美元走强推高了很多亚洲经济体的债务偿付成本,但中国受到的影响却相对较小。
后盾坚强舞台增大
汇率风险如何判断,经济实力拍板定案。业内人士指出,一国经济实力越强、开放程度越高,其货币的国际需求便越旺盛。从这一点来看,人们显然有理由对人民币的未来抱有更大信心。
重型卡车市场的表现常被认为是经济状况的先行指标。不久前,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刊文指出,尽管中国重卡市场的销售量还未超过2011年创下的最高纪录,但已经达到每月8万辆,2016年底到2017年初的增速更是达到甚至超过100%。该文章称,“重卡市场不断加快的增长速度说明中国经济正在顺利发展。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用其他指标来印证。”
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看来,中国经济有足够的实力在全球扮演更重要角色。中国未来有条件增加进口,从而带动全球有效需求,特别是为全球提供人民币流动性。
事实上,在汇率风险不断收敛的同时,人民币自身也正在迎来更大的国际舞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在全球的使用程度在5—6年时间内上涨了将近100倍左右。特别是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以后,制度红利开始显现。她说:“如果以前是贸易在驱动,现在已经是贸易和金融双轮驱动。人民币国际化还会平稳往前走。”
Ø 万亿减税降费如何落实?专家:减税重头戏仍在增值税
减税降费表面上是一个政府收入减少的问题,实质上却是一个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减税降费必须有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支撑。
在降税方面,由于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超过40%以上的税收收入来自增值税,所以减税的重头戏仍在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也有一定的减税空间;个人所得税改革万众期盼,用总额可能不大的减税,换取个人更多的个税体验,是完全值得的。在降费方面,调整社保费率至关重要;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特别是一些公共服务收费项目,可以让企业综合负担进一步降低。
根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全面推行营改增试点后,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2017年进一步减税降费,将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而且,这次减税降费与以往不同的是,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更是提出2017年力争减税降费达到万亿元人民币的目标。目标既定,接着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
万亿减税降费多吗?
与减税降费最直接相关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根据2017年的预算报告,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30亿元,增长5%;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47174.66亿元,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之和为215804.66亿元,减少1万亿元的税费基金占二者之和的4.63%。这样的减税降费规模不可谓不大,势必对财政运行产生直接影响。正是基于此,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部分的财政赤字率维持3%不变,财政政策继续扩张,赤字23800亿元,比2016年增加2000亿元。
万亿减税降费,并不容易做到,与减税相比,降费(包括降基金)的难度也不低。除了分散在各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之外,其他各种行政性收费或政府性基金规模并不大。根据2015年全国财政决算,当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42338.14亿元,其中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就有30783.80亿元,超过了70%。但是,其他大约1万亿元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分散在各部门各地方的。不能说这些基金的存在没有意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它们保证了特定公共事务的运行。但是,时过境迁,有一些基金和行政性收费项目,只是因为部门利益或惯性而存在,就有必要对其进行清理。在这一方面,2014年煤炭资源税改革经验可供借鉴。那次改革,本来的重点在资源税上,但更有意义的是,通过税制改革及配套改革,取消了一些多年来难以取消的收费和基金项目,进一步规范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加透明,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而且是市场主体真真切切感受到减税降费的需要。在许多时候,频繁的小额收费不断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危害远甚于收费本身,对于当下的中国企业和市场来说,亟待需要更多的减税降费。
我们需要的是规范的政府与企业关系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运行,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税收、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负担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效的政府应该通过职能转变和效率提高来降低企业的负担。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自身改革,难度肯定不小,万亿规模的减税降费落实起来并不容易。
因此,在减收的同时,减支也在同步进行。中央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压缩能够压缩的一般性支出,地方政府也会同步跟上。政府用自身的“痛”来换取企业的“顺”,这种改革思路是对的。没有企业,就不会有税收,就不会有高效运转的现代政府。政府和企业实际上已经是命运共同体。
减税的重头戏仍在增值税
2016年,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全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增值税收入减少的同时,与之相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地方教育附加同步下降。2017年增值税继续推行减税政策,政策效果将得到更好的巩固。毫无疑问,由于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在全国税收总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超过40%以上的税收收入来自增值税,减税的重头戏仍在增值税。
营改增全面试点的不仅仅是政策,更是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的重要一步。营改增全面试点工作的开展,意味着增值税全面取代营业税,意味着一些制度建设的问题需要通过试点来发现,需要通过试点来逐步解决。当前营改增全面试点最大的问题是税率和征收率太多,虽然这是保证营改增之后税负不增加所要求的,但是从现代增值税制度的内在要求来看,税率合并是大势所趋。税率越少,增值税的中性作用越能得到体现。增值税制的完善应该和减税政策有效结合,现行的17%和11%两档基本税率,13%和6%两档低税率应该进行简并。2017年将四档税率简并为三档就是在沿着现代增值税制度的正确方向前进。
增值税的征管力度远大于营业税,按照名义税率测算税负相同,执行中企业实际税负增加的情形就可能出现。而且,随着征管力度的增强,更低的税率本来就可以提供原先较高税率才可能保证的税收收入。税收的最基本功能是提供财政收入,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但是降低税率不一定会减少税收总收入。减税政策越是到位,企业的发展可能越快,带来税基扩大,同样的减税政策就意味着更大的减税规模。李克强总理强调减税降费“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简并税率肯定伴随着一些行业税率的下调,这肯定会让企业有切身感受,再也没有什么比直接降低税率更明显的减税措施了。
消费税也有一定的减税空间。特别是一些消费品因为税高而导致消费需求流失到境外,必须有对应的减税措施加以应对。降低消费税税率可能带来税基的扩大,因此不见得就会导致消费税收入的下降,是最值得去推行的减税措施之一。地方教育附加是在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基础之上附加征收的。由于其专门用于教育,与当下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要求不相吻合,再加上它也事实上构成了企业的负担,同时地方教育附加的数量有限,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减税效果,可以考虑取消地方教育附加。
企业所得税减税同样不可小觑。2017年,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的范围提高到年应纳税所得额50万元的上限,可以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从税收优惠中受益。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提高到75%,将鼓励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促进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企业所得税之前已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举措,也有其他扣除上的新规定,在减税政策的实施中,还应关注政策的落实情况,让企业所得税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经济形势的要求。
个人所得税改革万众期盼,综合与分类改革有望迈出重要的一步。2016年,个人所得税收入10089 亿元,占税收总收入130354亿元的7.74%。个人所得税以17.1%的同比增速在各大税种中极为抢眼,意味着未来个税仍有增长的潜力。个税就是个人直接缴纳的税收,个税减税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来说,切身感受更强,用总额可能不大的减税,换取个人更多的减税体验,是完全值得的。作为综合与分类改革的配套措施,专项扣除势必同步实施。住房按揭贷款利息、养老支出、育儿支出、医疗支出、教育支出等符合条件的支出也可能在税前得到扣除。受征管条件的限制,专项扣除分步实施可能较为务实,但只要出台相关措施,那就是减税政策的一部分。标准扣除在专项扣除不能全面到位之前,考虑到物价上涨带来了生活成本费用的提高,标准扣除仍有适当调高的必要。只有在专项扣除全面到位之后,标准扣除和专项扣除才可能真正作为“二选一”的政策为个人和家庭所选择。
降费需要强力推进
在2017年,一些有力的降费措施已经出台。财政部《关于清理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政策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将商标注册收费标准降低50%。财政部《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政策,并规定各地在 “十三五”期间,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公共事业和设施保障状况、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自主决定免征、停征或减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不少收费项目都是企业和个人容易感受到的,符合减税降费切身感受强的要求。政府性基金取消调整的项目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特别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社会关注度特别高,调整方向符合企业需求。从现有的措施来看,未来仍有进一步优化的余地。残疾人就业保障需要一整套政策支持,绝非企业缴纳就业保障金就可以解决。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应更多地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收取保障金只是增加企业负担,而不会直接解决残疾人的就业保障问题。
在降费方面,降低社保费率至关重要。各地已经采取措施降低社保费率,这值得肯定。由于名义费率过高,已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其让名义费率保持高位而实际上可能无法充分征收,不如务实地让名义费率下降并加强征管。在社保支出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降低社保费率在短期内会加剧社保收支矛盾,但这是一个短期与中长期的权衡取舍的问题。社保问题由来已久,不能指望用短期的高缴费率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国有资产变现注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加、国有股划拨等都应该是解决社保问题的选项。除此之外,基本养老金水平的确定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称,而不宜超越,以免最终由于不能兑现带来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其他收费同样有降低空间。收费项目和收费水平的设定,都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旦条件改变或不再成立,那么收费是否还应继续,收费水平是否还需要维持在原先的水平上,都需要作进一步梳理。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特别是一些公共服务收费项目,可以让企业综合负担进一步降低。
减税降费,表面上是一个政府收入减少的问题,实质上却是一个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减税降费必须有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支撑,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提供公共服务,没有了企业,没有了市场,政府服务对象也就缺失了。降费的任务非常繁重,一些在企业看来是收费项目,但在形式上表现为市场价格的项目必须特别注意加以清理。减税降费的意义不仅仅在短期经济政策层面上,它还会促进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Ø 人民日报海外版: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符合大势
近来,随着美联储3月份加息的落地及未来可能进一步加息,全球市场关于各国是否收紧货币政策的讨论持续升温。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在实施多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轮政策周期已经接近尾声,即货币政策不再像过去那样宽松。对此,专家指出,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退出的大趋势下,中国根据国内需求很好地维持了货币政策的节奏,目前中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仅与国际大势基本吻合,更与国内经济形势高度相符。
宽松退出趋势渐明
退出量化宽松,世界是否作好了准备?据美国CNBC近日报道,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萨拜因·劳滕施莱格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该行应做好改变其货币政策的准备,原因是通胀数据已经开始接近目标。“一旦数据稳定下来,表明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朝向物价稳定目标的道路,那么到时我们就已经做好了(紧缩政策的)良好准备。”她说道。
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罗伯特·卡普兰日前表示,将支持美联储进一步循序渐进地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正迈向充分就业,但尚未实现该目标,美联储仍然保持宽松,但宽松政策并不是免费的,不是说可以把利率维持在低位,而不需要为过度宽松承受代价。
“目前来看,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退出的趋势已逐渐明朗,只是各国的步伐有所差异。有些国家,如美国,在退出方面走得较快;有些国家则刚开始准备这么做;另外部分国家,如日本,还在坚持宽松政策。虽然各国步调不一致,但这种大趋势已基本形成,全球再倒回量化宽松的可能性不大。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根据国内需求很好地维持了货币政策的节奏,与国际大趋势也基本吻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结构改革需要稳健
“近年来,各国央行都在强调货币政策不是万灵药,不能期待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周小川表示,从理性角度来讲,现阶段更应该把政策组合调整为财政政策、结构性改革等其他政策。未来,会有更多国家转向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事实上,中国已经在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那么,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央行此前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上的问题,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须保持审慎和稳健。
“应该看到,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更多是考虑国内的现实需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提出就是要与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相符。一方面,中国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增长需要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进及相关结构性改革又不允许‘大水漫灌’,而是要求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因此,强调货币政策的‘中性’十分必要,这为完成目前经济工作的多项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赵锡军说。
渐进调整谨防风险
由适度宽松到稳健中性,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的?周小川指出,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自2008年9月起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下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宣布回到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考虑到全球经济仍复苏乏力,欧洲又发生了主权债危机,其他国家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我们采取了渐进的方式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回归。
“货币政策调整需要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国内形势、流动性稳定及防控风险等多个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强调渐进调整,而不是跳跃式的变化,十分重要。事实上,通过渐进调整,目前中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充分考虑国内外环境的情况下,充分突出了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及防控金融风险。”赵锡军说。
在赵锡军看来,防控金融风险是目前货币政策的必要考虑因素,央行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明确安排,如央行提出探索建立“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积极探索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抑制资产泡沫,进而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Ø 中山限购:拥3套房本地人限购新房 非本地人需半年社保
3月26日,中山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从落实商品住房价格备案审查等五个方面对中山楼市做出了进一步规范。提出,对拥有3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向其销售新建商品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连续缴纳半年社保,允许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Ø 这7个你关心的民生问题,总理在记者会上都回应了!
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问题。在今年的记者会上,总理的回答依旧干货满满,亮点多多!你关心的民生问题,总理如何回应?中国政府网微信、国务院客户端与你一同回顾:
总理回应
1、就业压力如何缓解?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连续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00万人以上,今年更是强调就业优先,就是要保证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而是让人民群众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
2、简政放权如何深入?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三位一体的,也就是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上,把市场的准入放宽了,那就要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环境。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涉及食品、药品、环保等群众密切关注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坚决查处。我们要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
3、减税降费从何入手?
今年要推进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特别是那些名目繁多、企业不堪重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央政府要带头,一律减少一般性支出5%以上。我们还要通过像降网费、电费、物流成本等措施,力争今年减税降费能够达到万亿元人民币。
4、雾霾问题如何解决?
会坚定地向前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五条措施,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我们治理雾霾更加有效。
5、去产能后职工如何安置?
我们的办法还是创造新的岗位,因为我们在推动发展新动能。“双创”带动了大量新的就业,实际上也转移了许多传统动能的就业,新旧动能转换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当然我们还会继续运用好专项基金,并要求地方政府做好配套。当然企业也要尽社会责任。
6、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如何保护?
国务院已经要求有关部门作了回应,就是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国务院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就不动产保护相关法律抓紧研究提出议案。
7、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我们要给优质产品“点赞”,把不良奸商“拉黑”。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优质产品一天一天多起来,让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Ø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年内修订出台
国务院近日就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发布意见,明确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修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严格遵守宪法,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政策发布解读,强化政务舆情监测处置,及时回应重大关切,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制定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意见。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修订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在今年3月20日社科院发布的《法治蓝皮书(2017)》中,首次对我国100个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网站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地方尤其是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的网站建设水平不高,影响到公开质量。《法治蓝皮书》主笔人之一的吕艳滨副研究员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改,应重点解决不公开信息的界定,明确哪些信息可以不公开,给行政机关明确指引,进一步明确公开流程尤其是依申请公开的办理程序。针对出现的滥用申请的情况设定合理的制约措施,让公开制度更好服务于有信息需求的公众。同时明确主动公开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主动公开范围。
意见称,要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意见称,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9.5%,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广东出台措施激励守信行为,将惠及6000多家企业
守信企业可享14项进出口便利
降低出入境集装箱查验比例;提供VIP服务,优先办理报检、缴费、约检、检测等业务……守信的外贸企业将享受更多便利和优惠,包括降低出入境集装箱开箱查验比例等。5日,笔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该部门现已研究出台了14项守信企业激励措施,此举或将惠及广东辖区(除珠海、深圳外)6000多家信用等级为AA和A的外贸企业。
据广东检验检疫局介绍,此次该局研究出台的守信企业激励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在通关便利方面,降低出入境集装箱开箱查验比例,在原比例基础上可再减半执行;对符合“一体化”条件的出口商品实施出口直放;对进口国或地区无明确要求且无需出具相关证书的出境货物实行即报即放,检验监管措施以事后监管为主。在科学监管方面,降低进口CCC商品后续监管频率;已获注册备案的企业需要换证的,一般实行书面审核,免于现场考核;简化原产地签证管理,凭企业自行申明直接签发原产地证;允许企业对输非商品进行自主监装,不再实施指定监装。
同时,建立检务、施检等部门对A级企业的VIP服务机制,优先办理其报检、缴费、约检、送样、检测、领证等业务。对需要实施抽样检验的拟进口产品提供预检便利,检验监管措施以事后监管为主。优先推送国外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信息。优先推荐评优享优,优先安排享受检验检疫有关新的先行先试便利政策。指定专人对企业实施“一对一”服务。
那么,如何评定企业是否守信呢?对此,广东检验检疫局表示,依据《出入境检验检疫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该部门采集外贸企业守法信息、质量管理能力信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检验检疫监管信息、社会对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等172类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综合评定,将企业信用由好到差分为AA、A、B、C、D五个等级。
注:请以上相关文章著作权人联系本所。
广东孚道律师事务所2010年4月经广东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由多名资深律师合伙创办。孚道合伙人、多名执业律师和律师助理均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法学院,具有研究生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经验。孚道采用国际先进的公司化经营模式。在公司化经营模式下,律师共享专业知识、执业经验和社会资源,专业化分工,团队协作,追求服务方案和诉讼方案的最优化,为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提供了根本保障。
孚者,信也;道者,德也。秉着“孚信何可暂舍”、“道德之归也有日矣”这一古老信念,孚道期待成为您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创辉煌。
孚道使命:为珠江三角洲珠及全国中高端客户以及亟需法律援助的当事人提供最卓越的法律服务;
孚道价值观:专业成就价值、敬业呵护价值、团队提升价值;
孚道目标:成为客户最优秀的法务管家和法律风险管理专家;
孚道战略:打造一流的纯研究生律师团队 、提供最卓越的法律服务产品。
孚道荣誉(律所和律师):
Ø 中山市优秀律师事务所
Ø 中山市优秀律师
Ø 中山市优秀青年律师
Ø 律师协会专门委员会优秀主任
Ø 律师协会专业委员会优秀主任
Ø 律师协会优秀委员会主任
Ø 公共法律服务优秀律师
Ø 维护社会稳定奖
Ø 热心公益奖
Ø 热心行业事务奖
Ø 中山市首届公诉人与律师控辩赛团体二等奖
Ø 参与行业事务贡献奖
Ø 热心慈善公益奖
孚道公众号: